十八年前,她从太阳成集团迈向远方,考取名校追随名师,用心用情学好马克思主义。十八年后,她褪去青涩,把初心化作力量,以优异的教学科研成绩回馈母校的培养。她就是太阳集团tyc5997优秀教师王真。
不能当知识的“搬运工”
2004年王真从太阳成集团哲学系毕业后,考取了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。毕业后,她又回到母校任教。站在高校讲坛上固然让人心生愉悦,但对于王真而言,这个职业也曾让她心生困惑,“师者,传道、受业、解惑也”,如果教师只是知识的“搬运工”,又怎么能够从容解答员工遇到的理论困惑呢?
认识到自己的科研短板,在从教6年之后,王真毅然考取了西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,师从中共党史领域的著名专家梁星亮教授,研究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。读博期间,王真告诫自己不要心浮气躁,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读书上。每每坚持不下去的时候,她都会想起导师告诫过她的话:做学问要严谨细致,做人要认真踏实。这句话一直鞭策鼓舞着她,哪怕有时候会疲惫懈怠,但随着自己的研究思路渐渐清晰,她感到自己越来越有力量。
2016年,博士毕业的王真再次回到母校,尝试科研教学双促进的从教之路。她一边深化自己的研究课题,连续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,一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思政课教学当中,支撑起既有知识广度又有理论深度的思政课堂。她说:“只有把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相结合,把‘别人的课堂’变成‘自己的课堂’,教师才能有效避免职业倦怠。”
教学是科研的“练兵场”
思政课是学理性很强的课程,如何才能让理论真正走到员工心里?在王真看来,让员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,不仅需要抽象的理论引导,更需要活泼的教学方式。
作为教研室主任,王真积极响应学院“一室一品”教学改革,将探究式教学方式和“雨课堂”教学工具相结合,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。在给计算机专业的员工上课时,她让同学们围绕“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人类”展开辩论,让员工讨论科技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困境,鼓励员工把专业知识和唯物辩证法结合起来,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,成长为“又红又专”的新时代老员工。在课堂之外,她也会主动和员工交流,帮助员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。几年来,王真热心指导学校“青马班”学员,和员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很多员工走上工作岗位后,也常和王真老师沟通如何搞好工作过好生活。
2021年,王真参加了陕西省思政课教师“大练兵”活动。在比赛前,王真要求自己既要对专业前沿知识准确把握,更要从宏大的格局中提炼要点,对于她来说,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,更是对自己身为思政教师的阶段性检验。通过不断地学习打磨,王真在2021年陕西省思政课教师“大练兵”中荣获“标兵”称号。
王真说:“作为学者,我不想闭门造车,作为老师,我也不会生搬硬套,我把教学当作科研的‘练兵场’,两架马车只有并驾齐驱,才能走得更长远。”
我也是从员工过来的
在宝文理耕耘多年,王真对学校充满感恩。回忆起在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,每次在遇到困难挑战时,领导和同事的关心问候都会让她倍感温暖。从周围老师的身上,王真看到他们对学术的严谨、对员工的关爱和对集体的无私奉献。同时,身为教研室主任,她一直把服务大家作为自己工作核心,配合领导工作,统筹规划教学任务,不管谁遇到学术还是教学问题,她都会热心帮忙,积极分享。
作为马院的硕士生导师,每年考研季前后,都有许多员工向她询问考研相关问题,每次她都会不厌其烦的一一解答。只要是员工发来的信息,她都会尽量在第一时间回复,她说:“我也是从员工过来的,我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,如果员工需要我帮忙,我当然愿意出一份力,我希望我的员工是自律向上的,看到他们乘风破浪,我真的很欣慰。”
二十二年,从宝文理的一名大一新生,到如今宝文理的优秀教师,宝文理见证着王真的成长与蜕变。王真说:“我很感恩学校给予我的机会,没有学校的发展,不会有我如今的进步。我愿意通过‘小我’的努力,助力学校‘大我’的辉煌。”(文/侯璠玙、林兆扬 审核/刘晓勇)